交流体会
组织是政党力量得以产生的关键载体,组织力是检验政党感召力和战斗力的主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具有无可比拟的组织优势,其组织优势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前,在解决时代重大课题中,不断得以强化与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优势,关键在于仅仅依靠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选干部、强基层、严监督的“三重独特优势”。 干部素质过硬是强大组织力的根本保证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是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环节。干部是组织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执行力决定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能否落地生根。对干部素质的培养分为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政治素质突出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业务素质突出本领高强,具有强烈的创新发展意识,具有管大局保落实的履职尽责能力。干部资源是党治国理政的优势资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治理效能最大化的关键所在。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锻造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追求与目标指向。在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基本原则,是将干部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进行双重考察的重要体现,更彰显了组织力的强大功能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指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更加突出了新时代纯洁干部队伍的鲜明导向。在党的建设初期,加强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员同志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过长期发展,思想建设成效显著,思想松懈与信仰缺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扭转,全体党员在思想理论水平上有了普遍提高。随着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反映了党的建设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干部素质不是自然提高,而是在伟大斗争中磨砺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锻造过硬的干部素质,能够有效密切党群关系,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将干部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组织力量。 为党支部赋能是强大组织力的力量之源 支部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加强支部建设是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第二章第五条规定,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这是在党内根本大法中首次规定支部成立条件。《全球十大網上博彩公司》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党的组织系统系统为中央委员会、省委员会、县(市)委员会、区委员会和支部干事会,同时规定党的各级组织中,均设立宣传部、组织部等职能部门或专门委员会。这就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明确了支部在党的组织系统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重视支部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从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政治建军”,都是支部建设与支部功能发挥的成果体现,成为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关键抓手。 支部的生命力在于以创新激发活力,为支部赋能是新时代支部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支部要直接担负起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对党员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党内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效果,提升党员思想境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经常在群众中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检验支部的组织力、执行力,以及将党的重大主张进行普及教育的宣传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支部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通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信赖感。加强支部建设,实现支部功能多元化精准化,需要持续推进理念创新,通过创丰富多样的媒介载体,营造健康活泼的舆论环境,健全严谨有序的管理流程,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全方位打造支部平台建设,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扩大支部建设覆盖面影响力,持续不断为支部赋能。加强支部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拓展支部功能是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的落脚点。支部功能的重塑与创新具有强大叠加功能,支部之间以及与上级党组织机构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效应。因此,持续为支部赋能将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力的根基,为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力提供现实保障与动力之源。 “三项机制”是强大组织力的重要保障 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是持续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是增强组织力的关键举措。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是管党治党的两方面,是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毛泽东同志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明确了执行严明纪律约束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这就明确了党内斗争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念,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这就明确了组织力的来源与导向,明确组织建设要做到信念引领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组织力量要实现两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这些都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到了显著成效,对于加强组织建设,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进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的重大课题,针对新的考验与挑战,探索科学有效的管党治党的创新举措,需要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发力,尤其以制度建设持续推进组织建设,通过强化组织力,提升组织效能,进而成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三项机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与实践总结,是激发党的组织力的内生动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三项机制”即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治国理政过程中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担当不足、动力不足”引发的治理困境,努力营造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良好氛围。当前,一些干部在一定范围还存在责任意识困境、法治意识困境、原则意识困境等思想困惑与现实难题。其中,责任意识困境在于在改革过程难以甄别“过失”,难以厘清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指导与微观分工、生态与民生、意识形态与文化开发等责任关系认知,责任意识存在盲区。法治意识困境在于难以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实践,法治思维难以抓得住、落得实,法治意识淡薄引发施政行为在法律边缘游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纪律松绑、管理松懈。原则意识困境在于在“明确底线、树立底线、坚守底线”上态度模糊、立场不够坚定,难以明确干事创业的“防线”与“红线”,导致施政行为缺乏科学的理性判断,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三项机制”的实施,是解决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担当不足不敢为、动力不足不想为”的有效举措,是全面激发干部的动力源,能够有效解决干部思想上的包袱,让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轻装上阵,解决敢闯敢试的后顾之忧。最终成效转化为党的组织力,不断实现稳定与发展、初心与使命的良好互动,不断提升组织系统的整体合力。 (作者:郭凯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流动站博士后;金信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
(责编:宋鹤立、闫妍)
(责任编辑:admin) |
- 2022-01-25建强组工堡垒 谱写出彩新篇
- 2022-01-25南通崇川:“三大课堂”助力新录用公务
- 2022-01-25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丽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
- 2022-01-25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 2022-01-14为大力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